“我們的2020”之十大記憶、十大網絡熱詞
十大年度記憶

2020年,生活曾被按下暫停鍵,但仍不乏感動與希冀的瞬間。當“封城”七十多天的武漢終于解封,當戴口罩和洗手被深深刻進DNA里,當嫦娥五號探測器安全著陸,當第十四個五年規劃藍圖鋪就……我們共同見證了歷史。站在新的起點,讓我們一起擦亮2020年那些難忘的記憶。

01
力量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武漢從2020年1月23日凌晨宣布封城至4月8日零時解封,1400萬的武漢人堅守城中直至重啟;雷神山醫院從1月25日接到命令、1月26日完成施工圖紙到最終驗收移交,這座總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擁有1500張床位的大型醫院僅用了十余天;從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親赴武漢,到全國各地成千上萬名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紛紛請戰,各地物資支援源源不斷……全國人民都以不同方式積極參與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繪就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時代畫卷。
簡評
有一種力量,是團結的力量,是職責的力量,是不朽的力量;有一種力量,它永不言敗,無人能擋。
02
共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歐洲受到的經濟打擊異常嚴重。據歐盟委員會預估,2020年歐盟經濟萎縮將高達7.5%,促進全球共同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9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指出:“中國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續作出艱苦卓絕努力。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國際社會已充分認識到,只有協作共融才是戰勝疫情的最有力武器。
簡評
面對日益加劇的全球發展問題,只有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引下才能正確把握全球發展方向。
03
探索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兩千克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實時無人月面取樣返回航天器,被稱為中國航天史上“最復雜的任務”之一。此次嫦娥五號降落的地點,位于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從未有探測器到訪過。這里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對人類來說是全新的月球樣本。
簡評
即便是在如此艱難的年份,我們仍然不曾放棄面對未知的好奇和不斷探索的勇氣,這是人類賴以走到今天最可貴的品質。
04
藍圖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
簡評
一系列的奮斗目標、戰略布局、工作部署清晰擘劃了中國面向未來的新藍圖。
05
跨躍
2020年我國GDP達101.6萬億元,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元的新臺階,全年經濟增長2.3%,預計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簡評
成績的取得源于全國上下的同心同力,率先控制住疫情,復工復產,有效應對。
06
開放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深圳已由一座落后的邊陲小鎮成長為全球有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經濟總量位居亞洲城市第五;2020年也是浦東新區開發開放30周年,浦東已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豐富、金融機構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簡評
以更高水平推動對外開放,中國已奏響與世界交融發展新樂章。
07
歸來
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當日,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由中國空軍專機護送從韓國接回遼寧沈陽。機上共載有117位志愿軍烈士的遺骸及相關遺物。10月2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簡評
時隔七十載,山何已無恙,英雄歸故鄉。
08
告別
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1月26日上午10點左右,美國NBA籃球巨星科比所乘坐的私人直升機因意外不幸墜毀,無人生還,其中還有科比13歲的二女兒Gigi。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來,身穿24號戰衣的“黑曼巴”以一種突如其來的方式,成為時代的眼淚。
簡評
斯人已去,但“凌晨四點的洛杉磯”的名言猶然在耳。曼巴精神,永駐心中。
09
保障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系統整合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借鑒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新中國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回應經濟社會生活新情況、新問題,有利于全面加強對人民群眾各項民事權利的保護,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成熟完善。
簡評
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既是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更為維護人民權益織密防護網。
10
擔當
2020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接連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等多場重要多邊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繼9月底10月初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后,又一次在全球多邊舞臺上發出時代強音,提出中國方案。一年來,中國開啟元首“云外交”新模式,同國際社會密切互動,有力促進全球抗疫合作。截至12月,中國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為有需要的34個國家派出醫療專家組,并向各國提供2000多億只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等醫療物資。
簡評
充分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世界胸懷和歷史擔當。
2020年度十大網絡熱詞

網絡熱詞作為一種詞匯現象,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在一個時期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物。透過這些熱詞,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的熱點和趨勢。雖然我們一直認為2020過得有些坎坷——戰疫、宅家、被甩鍋、復工......但“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它。”這就是我們的態度。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盤點2020年值得關注的十大網絡熱詞。

01
逆行者
逆行,原意指反著眾人的方向而行,不走尋常路;逆行者,指由于職責和信念所系,在發生重大危險時不顧個人安危,迎難而上,去拯救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的人。2020年,“逆行者”成為對在新冠疫情阻擊戰中涌現出的先進個人和集體的稱呼。“逆行者”展現了中國人民面對生死考驗時堅守崗位、不畏艱險的優良品質。
02
云監工
“云監工”出現于年初時期疫情期間,超過一個億的網友通過網絡觀看雷神山、火神山的建造。他們自我調侃為“咸(閑)豐(瘋)帝”,將網絡那端的挖掘機也給命名了,像小黃小綠小白這樣的名字已經滿足不了無聊的網友了,他們還給叉車起名“叉醬”,為挖掘機起名“藍忘機”,給水泥罐車起名叫“送灰宗”。而在監督建造醫院之后,“云監工”一詞在雙十一也用到了淋漓盡致。上千萬網友通過網絡觀看機器人分發快遞。
03
打工人
打工人,又稱打工仔,為現在很多上班族的自稱。走紅于網絡紅人“抽象帶籃子”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故意吹捧自己打工人、保安、大專生的身份,逐漸成為很多上班族的自稱。在打工人語錄里,一半寫著充滿干勁的鼓勵,一半寫滿現實生活的無奈,但他們始終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工人”是一種黑色幽默,也是成年人在職場競爭和生活重擔雙重壓力下的強烈共鳴。
04
尾款人
這是大家對雙十一期間,付完定金的人的一種調侃,付完定金之后,都在等著付尾款,因此每個人都是尾款人。因為淘寶每年的雙十一都會推出定金+尾款的服務,也是一種促銷的手段。每個人在付定金的時候感覺什么都買得起,等到付尾款的時候就在心疼錢,因此有著化身“尾款人”的梗。
05
雙節棍
“雙節棍”一詞來源于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同慶,過完雙節還是光棍就叫“雙節棍”。2020年10月20日,天貓發言人官微一條重要通知,宣告2020天貓雙11活動正式開啟新的“雙節棍”節奏,能讓消費者有更多時間買買買。“光棍節”搖身變為“雙節棍”,促使“雙節棍”一詞再度走紅,并被延伸為“過兩個雙十一還是單身的人”。從光棍到雙節棍,單身的表達越來越含蓄。年輕人一邊渴望愛情,一邊創造新梗自嘲單身,形成了獨特的亞文化。
06
后浪
后浪一詞源于今年五四青年節,bilibil同央視等多家媒體共同推出的宣傳視頻《后浪》,視頻中,國家一級演員何冰發表演講,寄語贊美新時代的年輕人——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奔涌吧后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涌的河流。當前流行的“后浪”,大致是指90后、00后。這一代人多為獨生子女,曾讓人覺得“不著調”“太叛逆”,但面對新冠疫情,他們的付出與努力讓我們敬佩!
07
集美
“集美”最初起源于一個主播的口誤,在直播時將“姐妹”發音成“集美”。不想,一次口誤讓人感覺更為親近,于是就此流行開來。打開社交軟件就能看到女孩們互稱“集美”。還有網友把集美解讀為,“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女子”。
08
甩鍋
詞語來源此說法流行于英雄聯盟中,一般來說,甩鍋局玩家的該場數據會比較高。引申含義指推卸責任,企圖將自身的矛盾轉移到其他地方去,讓別人來背黑鍋的意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某國部分政客歪曲事實,編造謊言,妄圖通過向中國推卸責任來轉移視線,掩蓋自身抗疫不力的事實。在我國的官方回應中,“甩鍋”一詞頻繁出現。
09
直播帶貨
原意指通過互聯網平臺,使用直播技術,進行線上展示、導購、銷售的新型商品交易形式,是“新一代電子商務模式”。由于疫情的原因,“直播帶貨”已成為廣為人知的流行語,進入大眾視野,在2020年成為了各行各業的共識,收割了大量的流量與熱度,變成互聯網和電商領域的新流行符號。“萬物可直播,人人齊帶貨”。不僅行業內商家、網紅在線上直播,明星、企業家、政府官員等也紛紛試水。
10
凡爾賽/凡爾賽文學
“凡爾賽”即凡爾賽宮,是巴黎著名的宮殿之一。網絡熱詞“凡爾賽”源自日本少女漫畫《凡爾賽玫瑰》,其中刻畫了十八世紀末凡爾賽宮的浮華奢靡。今天網友們以“凡爾賽”借指刻意炫耀高檔、奢華生活的做派。凡爾賽文學的經典套路是:不經意地用反向表述來炫耀自己的優越感——先抑后揚,明貶暗褒,凡爾賽文學就是“用最低調的話,炫最高調的耀”。